共检索到 7

冻土变形破坏过程与其局部应变特征发展规律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应变局部化发展规律有助于揭示其变形破坏机理,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冻土平面应变试验结果及离散单元法,研究土体细观参数对其局部应变特征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平面应变试验数据结果,采用“试错法”确定接触黏结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参数,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及其对应的轴向应变值基本一致,但在应变软化阶段,数值模拟结果相较于试验结果发展较快,这主要是由于接触黏结模型中不考虑土颗粒间胶结冰对转动的抵抗作用所致;剪切带的宽度、倾角及残余强度的试验和模拟值基本一致,结合库伦解的基本形式建立的细观摩擦系数与内摩擦角的量化关系能够准确描述土体的剪切带倾角,这表明细观参数中的摩擦系数是影响土体最终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5-08 DOI: 10.20174/j.JUSE.2025.02.10

冻土变形破坏过程与其局部应变特征发展规律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应变局部化发展规律有助于揭示其变形破坏机理,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冻土平面应变试验结果及离散单元法,研究土体细观参数对其局部应变特征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平面应变试验数据结果,采用“试错法”确定接触黏结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参数,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及其对应的轴向应变值基本一致,但在应变软化阶段,数值模拟结果相较于试验结果发展较快,这主要是由于接触黏结模型中不考虑土颗粒间胶结冰对转动的抵抗作用所致;剪切带的宽度、倾角及残余强度的试验和模拟值基本一致,结合库伦解的基本形式建立的细观摩擦系数与内摩擦角的量化关系能够准确描述土体的剪切带倾角,这表明细观参数中的摩擦系数是影响土体最终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5-08 DOI: 10.20174/j.JUSE.2025.02.10

冻土变形破坏过程与其局部应变特征发展规律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应变局部化发展规律有助于揭示其变形破坏机理,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冻土平面应变试验结果及离散单元法,研究土体细观参数对其局部应变特征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平面应变试验数据结果,采用“试错法”确定接触黏结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参数,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及其对应的轴向应变值基本一致,但在应变软化阶段,数值模拟结果相较于试验结果发展较快,这主要是由于接触黏结模型中不考虑土颗粒间胶结冰对转动的抵抗作用所致;剪切带的宽度、倾角及残余强度的试验和模拟值基本一致,结合库伦解的基本形式建立的细观摩擦系数与内摩擦角的量化关系能够准确描述土体的剪切带倾角,这表明细观参数中的摩擦系数是影响土体最终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5-08 DOI: 10.20174/j.JUSE.2025.02.10

冻土变形破坏过程与其局部应变特征发展规律有着密切联系,研究应变局部化发展规律有助于揭示其变形破坏机理,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结合冻土平面应变试验结果及离散单元法,研究土体细观参数对其局部应变特征的影响。根据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条件下平面应变试验数据结果,采用“试错法”确定接触黏结模型在不同条件下的细观参数,结果表明: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应力及其对应的轴向应变值基本一致,但在应变软化阶段,数值模拟结果相较于试验结果发展较快,这主要是由于接触黏结模型中不考虑土颗粒间胶结冰对转动的抵抗作用所致;剪切带的宽度、倾角及残余强度的试验和模拟值基本一致,结合库伦解的基本形式建立的细观摩擦系数与内摩擦角的量化关系能够准确描述土体的剪切带倾角,这表明细观参数中的摩擦系数是影响土体最终破坏形态的主要因素。

期刊论文 2025-05-08 DOI: 10.20174/j.JUSE.2025.02.10

本文针对G0613西丽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树段沿线路基冻结黏土开展了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为获得冻结黏土的宏观力学特性,我们通过开展不同温度、不同围压下试样的室内三轴试验,得到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揭示了不同工况下试样的抗剪强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冻结黏土离散元模型,通过参数标定后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加载过程中冻结黏土试样变化的细观机理进行补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高围压下表现为应变硬化,在低围压下表现为应变软化,且产生明显的压鼓现象;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冻结黏土的抗剪强度显著增加,黏聚力显著增加,内摩擦角变化较小;数值模拟过程中接触力链、颗粒速度和颗粒位移等规律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从细观角度对试样的压鼓现象进行了解释;加载后颗粒间的胶结发生了明显破坏,并以此对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2024-01-30

本文针对G0613西丽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树段沿线路基冻结黏土开展了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为获得冻结黏土的宏观力学特性,我们通过开展不同温度、不同围压下试样的室内三轴试验,得到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揭示了不同工况下试样的抗剪强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冻结黏土离散元模型,通过参数标定后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加载过程中冻结黏土试样变化的细观机理进行补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高围压下表现为应变硬化,在低围压下表现为应变软化,且产生明显的压鼓现象;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冻结黏土的抗剪强度显著增加,黏聚力显著增加,内摩擦角变化较小;数值模拟过程中接触力链、颗粒速度和颗粒位移等规律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从细观角度对试样的压鼓现象进行了解释;加载后颗粒间的胶结发生了明显破坏,并以此对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2024-01-30

本文针对G0613西丽高速公路共和至玉树段沿线路基冻结黏土开展了宏细观力学特性研究,为获得冻结黏土的宏观力学特性,我们通过开展不同温度、不同围压下试样的室内三轴试验,得到不同试验条件下的偏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揭示了不同工况下试样的抗剪强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同时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了冻结黏土离散元模型,通过参数标定后与室内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加载过程中冻结黏土试样变化的细观机理进行补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样在高围压下表现为应变硬化,在低围压下表现为应变软化,且产生明显的压鼓现象;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冻结黏土的抗剪强度显著增加,黏聚力显著增加,内摩擦角变化较小;数值模拟过程中接触力链、颗粒速度和颗粒位移等规律与室内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同时从细观角度对试样的压鼓现象进行了解释;加载后颗粒间的胶结发生了明显破坏,并以此对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论文 2024-01-30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