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6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春季2010—2022年逐日MODIS积雪产品提取的积雪边缘线高度数据与气象站点观测的温度、降水以及坡度为主要数据源,利用积雪持续时间比率法、空间插值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分析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3年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缓慢上升,平均积雪边缘线高度2010年最低(2 574.7 m),2012年最高(2 912.7 m)。在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场上,昌吉州南部山区积雪边缘线高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变化梯度较大;北塔山区域分布较稀疏。温度、降水和坡度对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2.2%、63.7%和4.1%,且在不同区域其相对贡献率存在差异。降水是影响昌吉州春季积雪边缘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昌吉州东部山区(阜康市至木垒县)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山区(玛纳斯县至昌吉市),最后为北塔山区域,相对贡献率分别为73.3%、62.8%、57.5%。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5.03.005

降水是地球系统水热循环以及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环节, 降水资料的准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研究,且对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气候和水文研究至关重要。在高寒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的限制,常规降水观测台站稀少且分布不合理,极大制约了降水空间分布信息的获取,成为水文模型发展的瓶颈。本项目拟通过以托木尔峰南坡科其喀尔的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增加自动观测站和总雨量筒加强降水观测,分析研究区不同时间尺度台站降水代表性,接合DEM确定科其喀尔山区的降水梯度及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基于地理空间特征的插值方法生成科其喀尔高时空分辨率的降水产品并进行精度评价,为流域各类模型发展和生态-水文过程研究提供关键驱动数据集,为下游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2014-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