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对分离自青海昆仑山口冻土荒漠区植被根围的7株可在4及10℃低温条件下正常生长的低温适生菌进行鉴定分析,并检测其拮抗病原菌活性及催芽促生特性。综合理化测定、BOX-PCR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16S rDNA及基因gyrB序列鉴定结果,其中6株菌株为简单芽孢杆菌Bacillus simplex,1株菌株为B.malacitensis。平板对峙试验表明,7株菌株对油菜菌核病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及水稻白叶枯病原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具有显著拮抗效果。以菌株KLD2(B.simplex)及KLD5(B.malacitensis)发酵菌液处理玉米种子及拟南芥幼苗,结果表明菌株发酵液可明显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其鲜重、根长、须根数等表征均有显著增加。几株低温适生PGPR(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芽孢杆菌具备抗菌、催芽及促生特性,具有农业应用潜力。

期刊论文 2014-05-20 DOI: 10.16409/j.cnki.2095-039x.2014.01.016

【目的】对新疆冰川冰缘地区冻土中筛选出的具有良好产低温淀粉酶能力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其酶学特性。【方法】用种子培养液活化菌株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成功菌株的PCR产物测序结果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对冻土中产低温淀粉酶菌株的16S rDNA序列用MegAlign Fasta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利用Yoo改良法测低温淀粉酶酶活力。【结果】菌株A-2,A-3,A-4经16S rDNA序列分析获得的序列与数据库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train NBRC 15535 16S ribosomal RNA,partial sequence(NR 04145))比对相似率达到99%。该菌株产生的低温淀粉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0℃,最适pH为6。【结论】菌株A-2,A-3,A-4均属解淀粉芽孢杆菌。

期刊论文 2013-08-11

为了筛选具有胆固醇降解作用的微生物,采用蛋黄培养基发酵法,对青藏高原冻土微生物的降胆固醇作用进行初步研究。从青藏高原海拔2 300~4 800 m的地区采集12个表层冻土样品,分离纯化得到164株细菌,并筛选出6株对蛋黄胆固醇具有降解效果的细菌,其胆固醇降解率分别为9.46%、9.42%、10.18%、7.79%、9.55%和9.96%。对这6株菌进行鉴定,根据其菌体、菌落形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初步认为其中的DR-209属于爱得华氏菌(Edwardsiella),其余5株均为沙雷氏菌(Serratia)。

期刊论文 2010-10-08

【中文摘要】项目针对我国现生非海水介形类研究的现状,在实验室已有工作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赶赴研究薄弱地区进行野外样品采集,共获样品两千余份,鉴得介形类73种,其中淡水介形类分属于3目4科17属。对采集的介形类样品及国内已报道的样品进行了收集,共整理出非海水种145种,应用传统分类学手段对其中无争议的3亚目3超科7科15亚科46属79种介形类进行了系统分类,编制了属种检索表和非海水介形类名录,绘制了详尽的种的形态解剖图,记录了地理分布状况,初步建立了我国非海水介形类分类系统。此外,鉴于目前介形类高级阶元的分类存在争议,项目还将形态性状与保守基因序列性状相结合,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从动物系统发育关系角度探讨了介形类的分类问题,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最终建议将介形类分为三或四大类群。本项目建立的我国现生非海水介形类分类系统尚属第一次。介形类是古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载体之一,其生态特征成为近年来古气候环境的研究热点之一(张家武等, 2009)。因此,项目开展过程还关注了介形类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响应,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等热点问题。该方面的工作在“将今论古”运用介形类重建古生态环境研究中具有参考作用。

2008-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