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7

利用15个高原铁路监测场地的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多年冻土过去20年的热状况及活动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应用统计模型揭示了影响冻土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平均值为-0.95±0.85℃,过去20年平均升温速率为0.027±0.020℃/a;平均活动层厚度约为3.05±1.30 m,平均增加速率为0.067±0.050 m/a;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与活动层厚度具有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活动层增加速率与年平均地温具有较强(p=0.07)的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以及冻结指数是影响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的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活动层厚度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是冻结指数与融化指数。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411004

利用15个高原铁路监测场地的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多年冻土过去20年的热状况及活动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应用统计模型揭示了影响冻土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平均值为-0.95±0.85℃,过去20年平均升温速率为0.027±0.020℃/a;平均活动层厚度约为3.05±1.30 m,平均增加速率为0.067±0.050 m/a;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与活动层厚度具有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活动层增加速率与年平均地温具有较强(p=0.07)的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以及冻结指数是影响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的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活动层厚度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是冻结指数与融化指数。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411004

利用15个高原铁路监测场地的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多年冻土过去20年的热状况及活动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应用统计模型揭示了影响冻土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平均值为-0.95±0.85℃,过去20年平均升温速率为0.027±0.020℃/a;平均活动层厚度约为3.05±1.30 m,平均增加速率为0.067±0.050 m/a;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与活动层厚度具有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活动层增加速率与年平均地温具有较强(p=0.07)的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以及冻结指数是影响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的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活动层厚度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是冻结指数与融化指数。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411004

利用15个高原铁路监测场地的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多年冻土过去20年的热状况及活动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应用统计模型揭示了影响冻土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平均值为-0.95±0.85℃,过去20年平均升温速率为0.027±0.020℃/a;平均活动层厚度约为3.05±1.30 m,平均增加速率为0.067±0.050 m/a;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与活动层厚度具有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活动层增加速率与年平均地温具有较强(p=0.07)的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以及冻结指数是影响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的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活动层厚度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是冻结指数与融化指数。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411004

利用15个高原铁路监测场地的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多年冻土过去20年的热状况及活动层厚度变化规律,并应用统计模型揭示了影响冻土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平均值为-0.95±0.85℃,过去20年平均升温速率为0.027±0.020℃/a;平均活动层厚度约为3.05±1.30 m,平均增加速率为0.067±0.050 m/a;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与活动层厚度具有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活动层增加速率与年平均地温具有较强(p=0.07)的正相关关系;太阳辐射以及冻结指数是影响高原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地温的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影响活动层厚度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是冻结指数与融化指数。

期刊论文 2025-05-12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411004

某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大面积分布,本文依据地形地貌、土性成分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选定14处天然场地。通过冻融周期的监测,得到沿线地基土的冻结融化速率、最大季节冻深及地表变形量等重要数据。通过分析积雪场地及裸露场地的冻结融化过程与地表变形情况,结合气温、降水量、地表雪盖等因素,分析了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的冻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沿线有雪条件下天然场地最大冻结深度19~90 cm,平均值为45 cm;(2)沿线季节冻土冻结速率0.27~1.20 cm/d,融化速率普遍大于冻结速率,为0.28~1.92 cm/d;(3)积雪对保持土体温度、抑制土体冻结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缩短冻结、融化时间,使最大冻结深度减小18%~24%;(4)冻胀量呈由西向东增大趋势,其变化规律和气候条件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设计及冻害防治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9-24

某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大面积分布,本文依据地形地貌、土性成分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选定14处天然场地。通过冻融周期的监测,得到沿线地基土的冻结融化速率、最大季节冻深及地表变形量等重要数据。通过分析积雪场地及裸露场地的冻结融化过程与地表变形情况,结合气温、降水量、地表雪盖等因素,分析了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的冻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沿线有雪条件下天然场地最大冻结深度19~90 cm,平均值为45 cm;(2)沿线季节冻土冻结速率0.27~1.20 cm/d,融化速率普遍大于冻结速率,为0.28~1.92 cm/d;(3)积雪对保持土体温度、抑制土体冻结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缩短冻结、融化时间,使最大冻结深度减小18%~24%;(4)冻胀量呈由西向东增大趋势,其变化规律和气候条件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设计及冻害防治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9-24

某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大面积分布,本文依据地形地貌、土性成分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征,选定14处天然场地。通过冻融周期的监测,得到沿线地基土的冻结融化速率、最大季节冻深及地表变形量等重要数据。通过分析积雪场地及裸露场地的冻结融化过程与地表变形情况,结合气温、降水量、地表雪盖等因素,分析了高速铁路沿线季节性冻土的冻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沿线有雪条件下天然场地最大冻结深度19~90 cm,平均值为45 cm;(2)沿线季节冻土冻结速率0.27~1.20 cm/d,融化速率普遍大于冻结速率,为0.28~1.92 cm/d;(3)积雪对保持土体温度、抑制土体冻结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缩短冻结、融化时间,使最大冻结深度减小18%~24%;(4)冻胀量呈由西向东增大趋势,其变化规律和气候条件吻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设计及冻害防治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9-24

莫喀(莫斯科-喀山)高速铁路线路经过莫斯科丘陵、弗拉基米尔低地、下洛夫哥罗德低地、伏尔加河丘陵等地貌单元,铁路沿线第四系松软土层分布广泛,地下水埋藏较浅,土壤湿度高,分布大面积季节性冻土。研究沿线季节性冻土的冻胀特性对高速铁路工程设计、施工运营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铁路沿线14个场地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莫喀高速铁路沿线地基土主要为低液限黏土,其粉粒含量极高,均值达到30%,土层具有极强的冻胀性;(2)沿线季节性冻土区地下水位多处以上升为主,且土体出现冻结时间早(11月中旬开始),这将增大土体的冻胀,影响铁路路基的稳定性;(3)雪盖有利于抑制土体的冻胀。

期刊论文 2017-11-01

通过对青藏铁路楚玛尔河地区碎石护坡路基长期监测数据的分析,对碎石护坡路基的地温、沉降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其工程长期稳定性,研究结论为:碎石护坡下冻土得到有效保护,地温场总体呈现降低趋势,竣工2年内冻土上限明显抬升;碎石护坡路基沉降变形表现为前期大,后期逐渐减小,截止到2007年的路基总沉降为43~70 mm,2007年沉降量为7 mm。对多年冻土运营铁路的维修养护提供了参考数据。

期刊论文 2010-06-08 DOI: 10.13238/j.issn.1004-2954.2010.s1.011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7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