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瑞表面润滑研讨会


会议日期
2023-11-22
会议地点
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主办方
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协办方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润滑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

2023中瑞表面润滑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

2023年11月22日,“2023中瑞表面润滑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功召开。会议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润滑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承办,甘肃科协海智计划示范项目资助。

本次研讨会以“机械表面润滑与分析”为主题,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永富主持,邀请西南交通大学王稳、王杨,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赵军、史以俊,兰州大学穆晓柯、张甘共6位专家作学术报告,分享近期科研工作成果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本次研讨会为中国-瑞典两国研究人员搭建了润滑领域前沿学术理论与技术的分享平台,促进了表面润滑与分析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

会 议 报 告

报告一:超滑中摩擦磨损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王稳副研究员作了题为“超滑中摩擦磨损问题”的报告。报告基于结构超润滑的机理,介绍了为最近发现的大应变、柔性、可透光、极高灵敏度系数的石墨烯网应变传感所建立的多晶细观力学模型,揭示了泊松比、重叠宽度、条带的长宽比、尺度效应、界面电阻和网格数量对石墨烯电阻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多种环境和多个物理参数条件下对石墨结构超润滑影响的系统实验工作,并介绍了所观察到的零静摩擦力现象。

王稳,男,西南交通大学副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德国洪堡学者。目前致力于解决超滑的微观机理、摩擦调控和长效机制等科学问题。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篇,包含高被引论文,物理领域“Top100”论文等,研究成果被美国物理学会等重点报道,已被多位同行学者在Nature等顶级期刊上引用900余次,并进行正面评价和跟踪研究。超滑界面的研究结果被美国化学学会、爱思唯尔(Elsevier)和斯普林格(Springer)等出版的多本书籍收录,作为相关研究的基准。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等5项。

报告二:无定形碳的摩擦化学机理和摩擦磨损理论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王杨研究员作了题为“无定形碳的摩擦化学机理和摩擦磨损理论研究”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通过实验与计算机模拟首次揭示类金刚石薄膜(DLC)在原子尺度下的磨损机制的工作,以及DLC在摩擦过程中所发生的甲烷、乙烯等碳氢化合物的摩擦放射现象,还介绍了DLC两种不同类型的磨损,以及两种磨损随着氢含量、环境以及摩擦条件的不同所展示出的不同变化趋势。

王杨,男,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多年来一直围绕摩擦化学与表面科学开展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相关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封面论文5篇。主持青年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Keynote特邀报告1次,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4次。获美国摩擦与润滑工程学会会刊、日刊工业新闻、日经产业新闻和航空新闻社等多家产学研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

报告三:Graphene lubricant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赵军研究员作了题为 “Graphene lubricant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的报告。报告中讲解了全球能源消耗发展趋势,分析了摩擦学在节约装备能源消耗的关键作用,并对石墨烯发展历程及减摩耐磨性能,以及在石墨烯润滑颗粒结构调控和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赵军,男,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润滑颗粒设计、润滑油脂及磨损监测等。主持包括瑞典创新局Vinnova、Kempe等基金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Nano-Micro Lett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篇,包括多篇ESI高被引论文和期刊封面论文。引用近1500次(Google 学术),发明专利授权5项,出版Springer Nature英文书籍章节和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等。

报告四:A lignin-vegetable oil based lubricating grease

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史以俊教授作了题为“A lignin-vegetable oil based lubricating grease”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绿色摩擦学的研究意义及目前绿色可持续润滑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木质素润滑材料的应用潜力,还介绍了课题组在木质素基润滑颗粒及木质素交联润滑剂分子设计方法,及其复配油凝胶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

史以俊,男,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摩擦学及材料科学,绿色可持续润滑、极端工况润滑及智能润滑。主持瑞典Energimyndigheten、VINNOVA、Formas、MISTRA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和瑞典Kemepe、Lantmännen、Vattenfall等多项企业及协会项目。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Nano Energy、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tc)。三项国际专利现均已被相关公司购买并工业化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2016年度瑞典国家Venture Cup创业大赛一等奖、2015年度瑞典未来成就奖(全瑞典仅一人获此奖),2021年瑞典皇家工程院材料开发贡献奖(全瑞典仅一人获此奖)、2019年度唯一同时获瑞典VR和Formas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人员。

报告五:电子衍射技术解决非晶体材料的表征难题

兰州大学穆晓柯教授作了题为“电子衍射技术解决非晶体材料的表征难题”的报告。报告对冷冻电子显微学和微晶电子衍射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冷冻电子显微学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结构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微晶电子衍射技术是冷冻电子显微学的一大分支,得益于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远强于光子,可利用亚微米级别的微小晶体解析结构,相比传统晶体学大幅降低了对晶体尺寸的要求。穆晓柯教授还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扫描透射电子衍射技术解决材料表征中的困难问题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穆晓柯,男,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纳米材料硕士,德国马普所斯图加特电子显微学中心博士。曾长期作为PI工作于卡尔斯鲁厄科技大学纳米技术研究所。从事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的开发。主持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亥姆霍次协会成像平台(HIP)项目,负责开发针对非晶纳米材料表征的扫描电子衍射技术。后加入Thermofisher公司FEI电子光学部本部,负责针对先进半导体制程的表征。2022年加入兰州大学。

报告六:冷冻扫描电镜在软物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兰州大学张甘教授作了题为“冷冻扫描电镜在软物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中对冷冻电镜原理,以及冷冻扫描电镜在软物质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张甘教授还以水凝胶仿生润滑材料为例,详细介绍了含水样品在高压速冻条件下的稳定扫描成像过程,以及通过聚焦离子束切割高压速冻样品,逐层扫描,形成三维结构成像的工作。

张甘,男,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7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15年博士毕业于西班牙高等科学院理事会安达卢西亚地球科学研究所,2017至2022年在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结构生物学系、本古里安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年6月加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负责兰州大学电镜中心冷冻扫描电镜平台的建设。长期从事生物矿化、生物光学晶体、冷冻扫描电镜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Nat. Comm、PNAS、Nat. Photonics、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

会议视频

会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