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科技资讯

本文来自《摩擦学学报》2022年第42卷第1期,由广东工业大学谭桂斌团队和国家橡塑密封工程中心黄兴团队等合作完成。该团队从全系统流-固-热-动多物理场耦合时的软润滑机理出发,简要介绍了软材料密封的摩擦学系统模型,讨论了极端工况、尺度和环境下软材料的各种摩擦与润滑在线测试技术,以及国内外在极端工况下高端橡塑密封件试验台架和基础数据库的最新研究进展。

高性能密封、液压、轴承等技术门槛高、创新性强、根植性深,难以轻易模仿,需要长期投入和积累,被称为制造业中的“硬科技”,对于“国之重器”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锚定”作用。   如果将高端装备视为工业的“心脏”,关键核心橡塑密封就是高端装备“心脏瓣膜”,属于世界前沿的高精尖技术,在国民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尖端科学技术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据了解,橡塑密封行业发挥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赢得了“小行业里的大行业”的赞誉。同时,软材料密封作为高端装备的“心脏瓣膜”,如果“瓣膜”漏了、坏了,出现“失血过多、动脉受损”等恶性事故,将导致整机设备的休克、瘫痪,乃至人员伤亡等事故。

在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就因为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1个“O”形密封圈失效,导致发射升空73秒时爆炸,牺牲了7名航天员,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次巨大灾难。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关键密封件的有效性甚至能决定一个航天器(航空器)的命运,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竞争高地。
针对“深空、深海、深地、极地探测”不同的服役工况和设备类型,制造商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软材料密封装置或结构,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装备服役环境。从零部件摩擦学的角度看,软材料密封副包含了橡胶摩擦学系统问题,它与宏观参数、微观特征、运行工况和润滑液膜等因素相关,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开发和应用零件摩擦副的宏/微观测试技术。


图片2.png  

图 1   Spikes课题组的软材料摩擦界面在线观测示意图

随着中国航天航空、能源电力、智能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要提高国产化替代率,我国橡塑密封行业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十四五”期间,国家在关键基础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等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工业强基”和零部件摩擦学,新型的在线测试技术和装备等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大变形软材料接触摩擦的在线测试装备与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