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逆光致变薄膜,含有功能分子,所述功能分子为偶氮苯类分子和有机长链分子交替连接形成的多聚物,所述偶氮苯类分子为光致结构变化的分子,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在第一波长范围的紫外光照射下能够转变为第一结构,在第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或第三范围的近红外光照射下能够转变为第二结构;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处于第一结构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具有第一弹性模量,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处于第二结构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具有第二弹性模量,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与所述第二弹性模量不同。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制备方法。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光致变方法。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应用。 ......

  • 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 申请/专利号:

    CN202010543887.4

  • 申请日期:

    2020-06-15

  • 专利申请人:

    清华大学

  • 分类号:

    C08L67/02 ; C08J5/18 ; C08G63/685 ; C08J7/12 ; C09D167/02

  • 发明/设计人:

    马丽然汤双喜田煜雒建斌温诗铸

  • 权利要求: 1.一种可逆光致变薄膜,其特征在于,含有功能分子,所述功能分子为偶氮苯类分子和有机长链分子交替连接形成的多聚物,所述功能分子中的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和所述有机长链分子的交替次数为5-10次,所述偶氮苯类分子为光致结构变化的分子,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在第一波长范围的紫外光照射下能够转变为第一结构,在第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或第三波长范围的近红外光照射下能够转变为第二结构;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处于第一结构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具有第一弹性模量,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处于第二结构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具有第二弹性模量,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与所述第二弹性模量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的转变为顺反异构转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氮苯类分子能够在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之间发生可逆转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长链分子为主链含4-12个碳原子的分子。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长范围为340nm~400nm;和/或,所述第二波长范围为500nm~600nm;和/或,所述第三波长范围为780nm~1100nm。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由所述功能分子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厚度为 100μm~ 500μm。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功能分子加入成型模具进行压模成型,然后脱模退火。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模的温度为20℃-40℃,所述压模的压力大于0.1MPa。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的温度为55℃-70℃。11.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光致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使用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的紫外光照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使所述偶氮苯类分子转变为第一结构,或者使用所述第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或所述第三波长范围的近红外光照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使所述偶氮苯类分子转变为所述第二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的光致变方法,其特征在于,交替的用所述第二波长范围的可见光和所述第三波长范围的近红外光中的一种或两种照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以及用所述第一波长范围的紫外光照射所述可逆光致变薄膜,使所述偶氮苯类分子在所述第一结构和所述第二结构之间可逆的转变。13.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可逆光致变薄膜在制备自适应涂层、微机械设备或光-力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