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8
9
2
共检索到 26
会议报道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承办的“2024年第十七届全国摩擦耐磨减摩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论坛”于5月17日-20日在魅力泉城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摩擦耐磨减摩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领域工作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家共220余人参与会议。 18日上午,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部主任许崇海教授主持开幕式,齐鲁工业大学乔丙武副校长、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雒建斌院士(视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南大学姚萍屏教授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与会代表积极参会的感谢,以及对摩擦耐磨减摩材料与先进制造相关技术快速发展的热切期望。 第十七届全国摩擦耐磨减摩材料与先进制造技术论坛参会代表合影 哈尔滨工业大学王黎钦教授、清华大学陈新春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波研究员、湖南崇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风电产品总监白尊洋高工、齐鲁工业大学王燕霜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红轩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蒋小松教授、中南大学姚萍屏教授、济南大学王守仁教授、福州大学郑开魁教授、山东大学王黎明教授、青岛理工大学栗心明教授12人分别就摩擦学相关领域工作做了全面而深入的大会邀请报告,会议现场就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设置了减摩材料与摩擦应用、耐磨材料与涂层技术、轴承与润滑理论三个分会场,共组织了83场分会报告。分会报告由吴参、何忠义、罗婷、张国亮、邓雯丽、满佳、张德建、赵滨、李云峰、陈辉、周海滨等人主持,分别围绕复杂工况减摩领域中的新材料、新设计与相应的应用,薄膜、涂层、表面处理相关的新方法与新技术以及相关的耐磨损机制机理,航天航空苛刻工况、风电船用重载环境、超高速载流极端工况下的滚动与滑动摩擦润滑理论探索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会议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提高摩擦学相关学者、工程师、企业家的相互深入合作打下基础,为摩擦学研究与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2024年摩擦耐磨减摩与技术论坛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会议,摩擦学分会副总干事、清华大学邵天敏教授代表分会致辞,会议讨论了论坛的组织形式和内容创新模式,初步确定了2025年论坛时间和地点。 来源:摩擦学分会

发布时间:2024-05-22

2024年5月12日晚18:30,第十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顺利完成各项既定程序后圆满落幕。出席本次大会的国内外表面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共计1200余人,创历史新高,显示出社会各界对表面工程事业的持续热情与表面工程行业青年人才辈出的良好发展局面。本次大会共设有1个主会场和18个分会场,共展示学术成果632项,其中主旨报告2个、大会特邀报告13个、分会场特邀报告215个、分会场口头报告359个、43篇poster展示。 各分会场报告近六百位青年学者围绕表面工程基础理论与表界面科学、材料计算与智能化表面设计、PVD与CVD技术、热喷涂与冷喷涂技术、三束/热扩渗表面加工强化技术、分子薄膜与微纳表面工程、摩擦磨损与润滑技术、腐蚀与防护技术、生物与医学表面工程、能源催化与传感、表面工程应用技术、高技术装备表面工程等主题展示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全国表面工程领域学者及从业人员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18个分会场的报告精彩纷呈,将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创新学术成果一一展现,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思维以及呈现的尖端研究成果为在场专家学家拓宽了视野,碰撞出灿烂的学术火花。会议气氛活跃、研讨充分,有助于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活跃学术交流、促进成果转化。 随着各分会场学术报告的圆满完成,第十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学术会议圆满落幕。本次大会以“表面工程的低碳、智能与创新发展”为主题,旨在研讨和交流与低碳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发展相关的表面工程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大会通过高水平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了一个多主题、综合性、开放式的表面工程领域学术交流平台,是对我国十四五规划中“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号召的积极回应,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赋能。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宁波大学60余名志愿者为大会的圆满召开提供了有力保障。

发布时间:2024-05-14
发布时间:2024-04-24

2024年4月19-21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办、东华大学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2024年东部地区摩擦学学术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东部地区五省一市和全国的摩擦学领域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学生等200余人参会。论坛设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和墙报等交流方式,聚焦摩擦学科学与技术研究热点,探讨摩擦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前沿,旨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相关科技和产业的技术进步。 论坛开幕式由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单鸿波教授主持。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周仲荣教授,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摩擦学作为机械工程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范畴广泛,涉及机械、材料、力学、化学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摩擦学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东华大学一直密切关注摩擦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不断加大对摩擦学研究的投入力度,积极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摩擦学领域的优秀人才。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加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摩擦学领域的发展,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周仲荣主任委员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推动东部地区率先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对区域经济布局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了推动我国东部地区五省一市在摩擦学科学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每年组织东部地区摩擦学学术论坛。经过几年的发展,论坛的影响力已经超出了东部地区的范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摩擦学学者。他希望本次论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探讨未来的平台,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推动摩擦学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相关科技和产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力量,为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开幕式后,由黄兴教授、张德坤教授、郭峰教授、韩生教授分别主持大会报告。4月20日上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陈云飞教授做了题为《声子摩擦》的大会特邀报告。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湖北大学郭志光教授做了题为《仿生摩擦学》的大会报告。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摩擦学研究所所长马天宝教授做了题为《低温工况下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的大会报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韩生教授、青岛理工大学郭峰教授分别做了题目为《骨科植入物表面设计优化及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和《润滑油膜光学测量的原理及应用》的大会报告。4月20日下午,福州大学林有希教授、苏州大学王永光教授、中山大学彭超副教授、江苏海洋大学王衍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静教授、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崔立教授以及东华大学彭倚天教授依次做了大会报告。 本次论坛共设立了12个大会报告、16个分会场邀请报告、48个口头报告和14个墙报。经论坛专家组评审,遴选出了5个优质口头报告和优质墙报。 来源:摩擦学分会

发布时间:2024-04-19

2024年4月13日,“2024中国抗磨工程发展与促进大会”在珠海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国家特种合金钢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新余学院承办,会议协办单位为苏州市润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会议共安排40个大会报告,各大院校科研院校教授报告 ,企业领导技术总工到会报告等,参会代表一致反应收获颇多。正如温教授所说,学校要像企业学习,企业也要像学校学习,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校企联合,把我国耐磨材料领域做大做强,再上新台阶。 开幕式由华北电力大学温新林教授主持,参会代表近150人。 开幕式后,全体参会人员在酒店门口进行集体合影。

发布时间:2024-04-13

2024年4月14-16日,中国摩擦学代表团11人出席了在日本姬路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日摩擦学高端论坛。在开幕式上,论坛中方发起人雒建斌院士、组委会主席Hiroshi Kinoshita教授分别代表双方致辞。 本次论坛共设19个报告,其中4个主旨报告、15个邀请报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周仲荣教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王齐华研究员,以及日本摩擦学会会长Noritsugu Umehara教授、NTN公司Tomoya Sakaguchi先生做了大会主旨报告;清华大学孟永钢教授和解国新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钱林茂教授、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段海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麻拴红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程洁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执南教授代表中方做了特邀报告。日本摩擦学会前会长Jochi Sugimura教授、副会长Shinya Sasaki教授和国际交流企划委员会负责人Yoshinori Sawae教授、 恩斯克中国首席工程师刘军先生、名古屋大学Hedong Zhang教授、关西大学Renguo Lu教授等参加了本次论坛。 该论坛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和日本摩擦学会轮流主办,自2010年起,先后在盛冈、洛阳、名古屋、北京、富士、武汉、奈良、镇江、北九州和成都交替举办。本次论坛是疫情中断后首次举行,展示了中日双方近年来在摩擦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促进双方在摩擦学研究的发展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与会期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与日本摩擦学会还针对未来学术交流合作进行了讨论。经协商,第十二届中日摩擦学高端论坛将于2025年4月在中国武汉举行,由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承办,会上段海涛研究员介绍了武汉的基本情况,并做了欢迎致辞。 在闭幕式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周仲荣教授代表中方做总结发言。

发布时间:2024-04-21

2024首届摩擦学女科技工作者论坛 成功举办 2024年3月29- 31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导、摩擦学分会主办、温州大学和温州大学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承办的2024首届摩擦学女科技工作者论坛在浙江温州成功举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左晓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兼职)/《机械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王淑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任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周仲荣教授,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海斗教授、林有希教授、总干事顾卡丽研究员,温州大学副校长刘玉侠教授,温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周荣书记、向家伟院长、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李娟教授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摩擦学研究领域女科技工作者近260人参会。论坛设大会报告、专题报告、学术沙龙和交流讲座,共12个口头报告、1个交流讲座和47个墙报。会议遴选优秀墙报12个。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顾卡丽研究员主持。 刘玉侠副校长在论坛开幕式上致欢迎词,对莅临首届摩擦学女科技工作者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能够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中的女性力量,大力助推摩擦学及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多到温州大学指导工作,加强人才、项目、平台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携手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建设教育强国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周仲荣主任委员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的召开,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的意见》、《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并强调这个论坛不仅是我国摩擦学的重要创举,是我国摩擦学发展过程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件大事,更是对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不可替代作用的一次高度认可和充分尊重。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彰显我国摩擦学领域女科技工作者的卓越风采。 左晓卫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在讲话中表示此次论坛的召开对于进一步激发摩擦学领域女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提升摩擦学女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科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摩擦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学习,在沟通交流中发挥各自优势,凝聚摩擦巾帼力量,为推动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开幕式后,由汪爱英研究员、段德莉研究员、胡丽天研究员、刘宇宏教授、王晓力教授、任志英教授、白秀琴教授、贾丹研究员分别主持了大会报告、专题报告、期刊时刻、学术沙龙。上海大学张建华教授、清华大学马丽然副教授、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王建梅教授、吉林大学田丽梅教授、西南交通大学郑靖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蔡美荣研究员受邀做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汪爱英研究员、吉林大学刘燕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程洁教授受邀做专题报告;本次论坛设立了《编辑时刻》,《机械工程学报》常务副主编王淑芹高工、《Friction》期刊副主编徐军教授、《摩擦学学报(中英文)》责任编辑周金芳教授受邀做期刊报告。论坛设立了《学术沙龙》,摩擦学女科技工作者与大家分享女科技工作者科研之路。并邀请温州大学蒋胜男教授做了文学讲座。 本次论坛以“凝聚摩擦巾帼力量,共创科技美好未来”为主题进行交流与研讨,加强了我国摩擦学领域女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女科技工作者在摩擦学领域科研上的机遇、挑战与突破。

发布时间:2024-03-29

2024年全国油液监测技术会议于2024年3月7-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承办,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和湖北博达特种润滑剂有限公司为会议支持单位。会议以“油液监测与智能运维”为主题,来自全国60多家单位的150余名从事油液监测技术工作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出席了会议,深入交流了油液监测与设备智能运维、油液监测仪器的研发与应用、油液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等方面的最新发展以及在工程各领域的应用现状。 图1 2024年全国油液监测技术会议参会代表合影 3月8日上午的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主任委员、武汉理工大学袁成清教授主持,会议承办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笛教授致欢迎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顾卡丽研究员和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严新平教授分别致辞,就油液监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出了指导和建议。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贺石中教授级高工,摩擦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州大学林有希教授,油液监测技术论坛首任主任委员、北京铁路局北京科研所原所长杨其明教授级高工,油液监测技术原副主任委员、青岛油液监测分析中心刘东风教授,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副总经理段海涛研究员,油液监测技术副主任委员、宝武装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吴根生高工,油液监测技术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张向军研究员等出席会议。 图2 2024年全国油液监测技术会议开幕式 本次会议分为四场专题报告,不仅有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人员分享的理论研究以及国内外学科发展现状,相关企业也分享了最新产品技术以及行业应用经验。会议总共有12个学术报告,其中8个来自企业单位,4个来自高校院所,12位代表以大会报告的形式分享了在“油液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最后由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主任委员袁成清教授作了会议的总结性发言。本次会议参会代表涵盖了国内钢铁、矿山、船舶、铁路、航空等行业从事油液监测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代表,构成了从科研—研发—生产—应用的闭环体系的参会代表层次。此次会议围绕“油液监测与智能运维”开展了密切交流,对于我国油液监测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3 2024年全国油液监测技术会议与会代表听取报告 图4 2024年全国油液监测技术会议与会代表技术交流 3月7日晚还举行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年度工作会议,袁成清教授总结了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近两年的工作,就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的工作和油液监测普遍关注的技术问题以及今后的活动安排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图5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年度工作会议 摩擦学分会油液监测技术论坛组委会 2024年3月9日

发布时间:2024-03-07

2023年12月6日至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支持,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专业委员会、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力学研究所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先进润滑技术中德研讨会”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举行。会议名誉主席由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力学研究所Matthias Scherge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袁成清教授共同担任,会议主席由Tobias Amann博士和李克研究员担任。来自武汉理工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青岛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北大学、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力学研究所、德国弗莱堡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英国利兹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西班牙韦尔瓦大学等研究院所的30多位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上,武汉理工大学白秀琴教授代表中方参会学者致辞,她向各位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的基本情况,表达了和与会单位加强学术合作的意愿,并祝会议圆满成功。 会上,武汉理工大学李克研究员、青岛理工大学郭峰教授、湖北大学高新蕾教授、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贾丹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戴庆文副教授、德国弗劳恩霍夫材料力学研究所Matthias Scherge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Jürgen Rühe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Sergei Glavatskih教授等21位中外学者做大会邀请报告,报告主题涵盖超润滑、水润滑、可控摩擦、表面工程、微观分析技术等摩擦学前沿热点,涉及精密制造、绿色船舶、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重要工业领域。 期间,与会专家学者针对摩擦学领域的现状、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讨,会场提问踊跃、互动积极、气氛热烈。本次会议的举行对中德两国摩擦学的前沿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和国际合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发布时间:2023-12-15

2023中瑞表面润滑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召开 2023年11月22日,“2023中瑞表面润滑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功召开。会议由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兰州润滑材料与技术创新中心承办,甘肃科协海智计划示范项目资助。 本次研讨会以“机械表面润滑与分析”为主题,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永富主持,邀请西南交通大学王稳、王杨,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赵军、史以俊,兰州大学穆晓柯、张甘共6位专家作学术报告,分享近期科研工作成果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讨论。 本次研讨会为中国-瑞典两国研究人员搭建了润滑领域前沿学术理论与技术的分享平台,促进了表面润滑与分析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 会 议 报 告 报告一:超滑中摩擦磨损问题 西南交通大学王稳副研究员作了题为“超滑中摩擦磨损问题”的报告。报告基于结构超润滑的机理,介绍了为最近发现的大应变、柔性、可透光、极高灵敏度系数的石墨烯网应变传感所建立的多晶细观力学模型,揭示了泊松比、重叠宽度、条带的长宽比、尺度效应、界面电阻和网格数量对石墨烯电阻变化的影响规律,以及多种环境和多个物理参数条件下对石墨结构超润滑影响的系统实验工作,并介绍了所观察到的零静摩擦力现象。 王稳,男,西南交通大学副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德国洪堡学者。目前致力于解决超滑的微观机理、摩擦调控和长效机制等科学问题。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5篇,包含高被引论文,物理领域“Top100”论文等,研究成果被美国物理学会等重点报道,已被多位同行学者在Nature等顶级期刊上引用900余次,并进行正面评价和跟踪研究。超滑界面的研究结果被美国化学学会、爱思唯尔(Elsevier)和斯普林格(Springer)等出版的多本书籍收录,作为相关研究的基准。获发明专利授权4项。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等5项。 报告二:无定形碳的摩擦化学机理和摩擦磨损理论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王杨研究员作了题为“无定形碳的摩擦化学机理和摩擦磨损理论研究”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通过实验与计算机模拟首次揭示类金刚石薄膜(DLC)在原子尺度下的磨损机制的工作,以及DLC在摩擦过程中所发生的甲烷、乙烯等碳氢化合物的摩擦放射现象,还介绍了DLC两种不同类型的磨损,以及两种磨损随着氢含量、环境以及摩擦条件的不同所展示出的不同变化趋势。 王杨,男,西南交通大学前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多年来一直围绕摩擦化学与表面科学开展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相关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封面论文5篇。主持青年基金1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1项。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Keynote特邀报告1次,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4次。获美国摩擦与润滑工程学会会刊、日刊工业新闻、日经产业新闻和航空新闻社等多家产学研主流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 报告三:Graphene lubricant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赵军研究员作了题为 “Graphene lubricant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的报告。报告中讲解了全球能源消耗发展趋势,分析了摩擦学在节约装备能源消耗的关键作用,并对石墨烯发展历程及减摩耐磨性能,以及在石墨烯润滑颗粒结构调控和摩擦学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赵军,男,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润滑颗粒设计、润滑油脂及磨损监测等。主持包括瑞典创新局Vinnova、Kempe等基金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Nano-Micro Letter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4篇,包括多篇ESI高被引论文和期刊封面论文。引用近1500次(Google 学术),发明专利授权5项,出版Springer Nature英文书籍章节和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丛书等。 报告四:A lignin-vegetable oil based lubricating grease 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史以俊教授作了题为“A lignin-vegetable oil based lubricating grease”的报告。报告介绍了绿色摩擦学的研究意义及目前绿色可持续润滑剂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木质素润滑材料的应用潜力,还介绍了课题组在木质素基润滑颗粒及木质素交联润滑剂分子设计方法,及其复配油凝胶润滑材料的研究进展。 史以俊,男,瑞典吕勒奥理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摩擦学及材料科学,绿色可持续润滑、极端工况润滑及智能润滑。主持瑞典Energimyndigheten、VINNOVA、Formas、MISTRA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和瑞典Kemepe、Lantmännen、Vattenfall等多项企业及协会项目。已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Nano Energy、ACS Nano、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tc)。三项国际专利现均已被相关公司购买并工业化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2016年度瑞典国家Venture Cup创业大赛一等奖、2015年度瑞典未来成就奖(全瑞典仅一人获此奖),2021年瑞典皇家工程院材料开发贡献奖(全瑞典仅一人获此奖)、2019年度唯一同时获瑞典VR和Formas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人员。 报告五:电子衍射技术解决非晶体材料的表征难题 兰州大学穆晓柯教授作了题为“电子衍射技术解决非晶体材料的表征难题”的报告。报告对冷冻电子显微学和微晶电子衍射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冷冻电子显微学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结构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微晶电子衍射技术是冷冻电子显微学的一大分支,得益于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远强于光子,可利用亚微米级别的微小晶体解析结构,相比传统晶体学大幅降低了对晶体尺寸的要求。穆晓柯教授还在报告中介绍了利用扫描透射电子衍射技术解决材料表征中的困难问题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穆晓柯,男,兰州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纳米材料硕士,德国马普所斯图加特电子显微学中心博士。曾长期作为PI工作于卡尔斯鲁厄科技大学纳米技术研究所。从事透射电子显微学方法的开发。主持德国科学基金会(DFG)和亥姆霍次协会成像平台(HIP)项目,负责开发针对非晶纳米材料表征的扫描电子衍射技术。后加入Thermofisher公司FEI电子光学部本部,负责针对先进半导体制程的表征。2022年加入兰州大学。 报告六:冷冻扫描电镜在软物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兰州大学张甘教授作了题为“冷冻扫描电镜在软物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中对冷冻电镜原理,以及冷冻扫描电镜在软物质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讲解。张甘教授还以水凝胶仿生润滑材料为例,详细介绍了含水样品在高压速冻条件下的稳定扫描成像过程,以及通过聚焦离子束切割高压速冻样品,逐层扫描,形成三维结构成像的工作。 张甘,男,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2007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2015年博士毕业于西班牙高等科学院理事会安达卢西亚地球科学研究所,2017至2022年在以色列魏兹曼研究所结构生物学系、本古里安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年6月加入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研究所,负责兰州大学电镜中心冷冻扫描电镜平台的建设。长期从事生物矿化、生物光学晶体、冷冻扫描电镜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J. Am. Chem. Soc、Nat. Comm、PNAS、Nat. Photonics、Science等学术期刊上。

发布时间:2023-11-22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6条,3页